逍遥游中学语文说课稿

2021-03-15作文素材

逍遥游中学语文优秀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逍遥游中学语文优秀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逍遥游中学语文说课稿1

  一、说教材:

  《逍遥游》是庄子的作品,文本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为我们揭示了庄子思想的精髓:逍遥游。这篇课文是编排在鲁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属于讲读课文。

  二、说目标:

  根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高中生“要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一定数量的名篇”。据此,我设置了一课时内容,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点的实虚词、句式、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2、理解《逍遥游》语言特点和写作方法。

  (二)能力目标:

  诵读课文,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德育目标:

  了解庄子及《逍遥游》的基本哲学思想,并且辩证的看待这种思想。

  三、说重、难点:

  重点:落实具体的文言知识及涵咏体味文本的思想感情。

  难点:辩证看待庄子在《逍遥游》中所体现出的哲学思想。

  四、说教法:

  1、诵读法。古文,必须通过诵读才能培养出一种古文的语感,只有通过反复的吟诵,学生才能愈来愈深刻的了解文章的内涵。

  2、梳理法。对于文本的文言现象,采用分组重点突破,讨论归纳整理的方法进行教学。

  3、研讨法。对于文章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哲学思想,可结合时代背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组研讨进行分析,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点拨提示,促使学生往深一层想。

  五、说学法:

  1、预习法。学习一篇课文,预习是必不可少的。文言文,知识量大,所需掌握的内容多,不经预习直接听课,学生很可能会不知老师所云者何,听课效果大打折扣。反之,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听课时对文章重难点的把握就会事半功倍。

  2、诵读法。“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生学文言文,实际上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读懂文言文。《逍遥游》气势磅礴,寓意丰富,想象奇特,比喻生动,通过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探究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动性,通过诵读、思考、讨论、探究归纳文言知识现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促成学生的有效学习。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约3分钟)

  马叙伦曾经说过:“开宗不解?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足见《逍遥游》之魅力。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近庄子,走近《逍遥游》,去解读一下“逍遥”的内涵。

  (设计依据:《课标》与“教学大纲要求”中提出要求“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阅读和鉴赏,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多媒体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奠定学习散文的感情基调。)

  (二)一读文本(学生朗读),疏通字词,整体感知文本。(约5分钟)

  明确:

  给下面的字注音。

  鲲鹏抟坳堂夭阏蜩榆枋蟪蛄斥鴳泠然数数然

  (设计依据:课标指出,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作品,应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把握文体知识。通过诵读突破知识目标。)

  (三)再读文章(学生自由读),积累并梳理文言知识,归纳总结重点字词句式:(约10分钟)

  由于预习充分,在课堂上可给学生少许时间(2分钟左右),整理一下思路,提出难以理解的词句,学生之间分组讨论、交流、补充、订正,相互答疑,老师从旁予以纠正。明确:

  重点句式:

  (1)判断句(南冥者,天池也。)

  (2)倒装句(彼且奚适也?)

  (3)固定句式(天之苍苍,其……?其……?)

  通假字:冥—溟反—返知—智辩—辨而—能辩—办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合作探究,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自觉归纳整理文言知识,从而实现知识目标,达到掌握一定文言现象的目的。)

  (四)三读文本(学生诵读),涵咏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庄子思想及写作手法。(约20分钟)

  1、请一位朗诵水平较好的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完成一项任务:在文本中找出作者所阐释的“逍遥”的含义的段落,理解其字面含义。

  学生思考、圈画、交流、讨论,然后小组发言,其他小组补充,教师从旁予以点拨,引导学生明确作者的思想情感。

  明确:《逍遥游》最后一自然段。

  2、怎样才能达到“逍遥”的境界?

  (五)四读文本,巩固文言知识,深切体悟作者的思想,获得审美体验。(3分钟)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充分把握本文的教学内容,深刻体悟作者的情感,了解作者的哲学思想,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六)小结:(2分钟)

  《逍遥游》是作者哲学思想的一种体现。通过这节课的品读分析,我们发现庄子思想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在我们的人生之路上,正像于丹所说:孔子负责八小时之内,教我们敬业;庄子负责八小时之外,教我们静心。我们应该辩证的学习庄子的“逍遥游”思想。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但它可以叫我们学会审视。

  (七)作业:(2分钟)

  写作练习:假如庄子生活在现在……

  (设计意图:进一步体味庄子“逍遥”的思想,在写作的过程中更辩证地看待作者的思想,同时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逍遥游中学语文说课稿2

  一、说教材

  《逍遥游》是第四册,第六单元的文章。第六单元由两篇古代散文和两篇古代小说组成,单元要求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并领略文言文在叙事和抒情中的艺术魅力。《逍遥游》是表现庄子思想的重要篇章,庄子所追求的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的理想就集中体现在这一篇中,它突出的艺术特色在于它的奇特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风格。根据本文的特色,现将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确定如下:

  1、教学目标

  结合课文注释即工具书读通全文,增加文言积累,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

  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和形象化说理的风格。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气势磅礴、汪洋恣肆的特点。

  能一分为二的适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理解本文的主旨,文章为了强调“无所待”的观点,从反面提出问题,紧紧扣住“有所待”论证,最后给予否定,提出正面主张。

  2、教学重点

  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赏析本文形象化说理的特点。

  3、教学难点

  理解庄子世间万物若“有所待”则不自由的思想。

  理解“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思想。

  二、说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对古代散文的.感悟和理解。

  2、问答法。对文中较容易的问题采用问答法,简明扼要。

  3、讨论法。对有难度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

  教学课时:两课时

  三、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将本课题安排为:导入文本——感知文本——理解文本——走出文本四大板块,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一)情感激发,导入文本

  1、利用《列御寇》中庄子临死前的小故事,初步感知庄子的思想,引入课文

  2、多媒体展示庄子的简介、主要哲学思想及写作的主要特色。《逍遥游》全文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论中世间万物都因有所待而不自由,自己追求的是“无所待”的最高境界。第二部分则是通过一系列的语言故事,论证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通过无为来达到。而本文选自第一部分。解题“逍遥。”

  (二)诵读品析,感知文本

  1、在听读问记中疏通文意,积累文学常识。

  2、重读文章,整体感知,概括每段的大意。

  第一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

  第二段:小大之辨

  第三段:提出无可待的观点

  (三)合作探究,理解文本

  A在这部分中,细读每段,这部分主要采取问答的方式进行。

  1、课文举例说明世界万物都有所待的时候,所涉及到的人和事物有哪些?哪些是作者赞美的,哪些是作者嘲讽合法否定的?

  2、第一段中,庄子说万物都有所待都不自由,第二段为什么还要讨论“小大之辨”,为了把这个问题说明白,作者举了哪些例子?

  强调小大之辨,一方面强调人在认识上的大小区别,说明以小及大的困年,另一方面,也反映庄子认识世间事物时,并不能完全地“无己”,他是肯定事物有差别的。文字间充满了对鲲鹏的热爱和对蜩与学鸠的鄙夷。

  3、课文第三段写了那三种不同层次的人,作者怎样得出最后的结论?

  4、《史记》说庄子“汪洋恣肆以适己”,在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种特点?

  首先是全文的构思。鲲鹏的雄伟与细微者的对比

  其次,是作者描绘的鲲鹏形象

  B文中出现了几个“笑”,各笑什么?为什么笑?庄子对这种笑是赞成还是反对?

  全文可以说,由三个“笑”组成,“蜩与学鸠笑之”“斥`笑之”“宋荣子犹然笑之”三个之,是笑的对象。

  全文基本上是否定,是从反面论证,最后才用几句话提出正面主张。

  (四)拓展延伸、走出文本

  如何看待庄子的“无所待”思想?

  庄子对人的精神的肯定是对的,但这种“绝对自由”的超现实性,恰恰表现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想借精神上的自由来逃避现实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有待和无待以为着人生的两个层面,物质形体活动都是有待的,而无形的精神活动可以是无待的。人生世间,难免神为形累,心为物役,应该通过“无用”、“无己”的道德修养,使精神突破有待的束缚,达到无待的自由。

  课文总结:

  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才,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显示中的万物都是对立和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逍遥游中学语文优秀说课稿】相关文章:

1.中学语文《春》说课稿

2.逍遥游

3.中学语文《登幽州台歌》说课稿

4.中学语文《雪》说课稿精选两篇

5.中学语文《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

6.《报任安书》优秀说课稿

7.《逍遥游》文言知识梳理

8.中学语文《囚绿记》优秀教案

9.中学语文《孔乙己》优秀教案

本文地址: http://m.liuxuepaper.com/zw/68561.html

[相关推荐]
上一篇:工作计划餐饮 下一篇:优秀员工代表发言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