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茫茫的笼在四野远山,近邻悬着星星点点的红灯笼。屋内是一张圆桌,每一双鞋都在鞋柜上停下,疲劳的人们脸上漾起了衷心的笑——这便是幸福。
“爆竹声声旧岁除”,除夕夜里一张圆桌便寄予了许多文化的韵味。“圆桌”是一个古老而深厚的词。它是远方的游子尽管挥之而去,却长驻在心中的绳结,凝聚几多相思。圆桌文化,成为一部意味深长的书籍,一张圆桌,便为春节最具特色的写照之一;一顿团圆饭,也充当着-张圆桌上并不可少的一份角色,无论是两个人还是十个人,只要围着圆桌,便是对文化的倾信。
古有记载“圆同圜,与方相对”。在圆的背后究竟是如何的底色呢?我想中国人最能解究吧。不错,大到北京的天坛、圜台;小到一件精美的瓷器,无不体现,对圆的审美,圆成中心对称,体现中国人做事的追求,一向追求的完美,如此神般地造就了圆的审美。圆,也是团圆的代名词,那是诗人的一片愁苦,是异客的一味相思,是游人的一面情深;它是一个诗意的存在,无数的作家曾深情地为它抒写,它是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存在。
圆桌上,传承着深厚的文化——亲情。小时候, 坐在圆桌旁,只有一心惬意,也许只是为了贪上一口美味,却在圆桌旁消磨了许久时光:长大后,对圆桌更是一种敬仰,一种对文化那发生不息的赞叹,圆桌上是一种饱经沧桑的印记,其实想想,如果追溯到那时,也是一番情趣;在成年后,对圆桌更多的是相思,当再次坐在桌旁举箸时,就会发现我与它已时隔太久,在我们之间区然划开一道长问。
但是圆桌仍存在于人们骨髓之中。今天的圆桌文化,也随时代变迁而改变。在大城小巷,餐厅中或是酒店中,也能追寻到它的浓墨浓彩的一笔。在一场圆桌会议上,传承的也是一种对客人的尊敬,一张圆桌,也不是仅仅的相思的寄主而是更加广泛的应用于社会生活之中。
圆桌文化,着实是如此淡雅的一笔墨迹。
来源:作文地带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