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之公共拖鞋效应

2022-02-07作文素材

发布时间:2022-02-06

  在人家交往中,每个人在公司都扮演的这样一个角色,那就是公共拖鞋与更衣箱,原因在于每个人的人际交往属性都是开放的

  人际交往之共拖鞋效应案例

  春节长假,带着家人找了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休息。在舒适温馨的酒店,每天带着孩子去游泳池玩上半天是必不可少的功课。几次三番下来,观察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从泳池爬上来时,人们都是先找寻自己穿来的拖鞋;如果发现找不到了,绝大多数人就随意穿上一双,一走了之。

  与之相反,总有一些人从泳池爬上来时大呼小叫:哎呀,我的拖鞋呢?多番寻找之下,无果,最终只好请服务员再另行取一双拖鞋。

  每天被折腾这么多次,服务员自然不会有好脸色;而泳客也非常不高兴:谁这么没有素质,乱穿别人的拖鞋......

  当午饭时刻众人散去之际,总有几多拖鞋扔在一旁,孤零零地无人认领。

  这真是个有趣的现象,从表象上看,不遵守规则的人,总有拖鞋穿;而遵守规则的人,往往找不到自己的鞋子。我们姑且叫它公共拖鞋现象。

  怎么会这样?究竟为什么?

  很多人都会在第一时间打抱不平。其实,大多数人都忽略了这样一个前提:

  酒店的游泳池本质上是一个公共场所,酒店提供拖鞋的初衷是:保证每个人都有拖鞋穿,而不是保证每个人都有专属的拖鞋穿。

  那些较真的人可能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所有整齐放在更衣箱内的那一双双拖鞋,其本质上就是公共属性的拖鞋。只不过今天放在了007号更衣箱,明天放在108号更衣箱。

  所以,那些找不到拖鞋就随意穿上一走了之的人,他们无意之间的容错(或者说不计较),暗合了酒店提供拖鞋的初衷;而那些较真的人,将专属性质无限放大,而忽略了拖鞋的公共属性,所以才会吃亏,而且不招待见。

  为此,我们将在一个开放式的公共环境中,容错性强弱对个体的存活和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称为公共拖鞋效应。

  公共拖鞋效应不仅局限在泳池周边,在人际关系中同样适用。

  人际交往之公共拖鞋效应深度解读

  在人际关系网络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互为公共拖鞋和更衣箱的角色。上周和大学寝室伙伴聚会,他们就是你111号更衣箱的拖鞋;这周和公司同事吃饭,他们就是你168号更衣箱的拖鞋;下周和杭州过来的网友见面,他们就是你258号更衣箱的拖鞋。反之亦然,你也是他们在888号更衣箱中的一双拖鞋。

  之所以这么比喻,是因为绝大多数人在人际关系网络中的属性都是开放的。你的容错性(也可以称为包容性)越强,与不同类型的人群(俗称的三教九流)交往就越多,社交网络就越开放。于是你就发现自己可以穿的拖鞋到处都是,再不会有光脚找鞋的尴尬。

  而从博弈论的角度来分析,作为一种长期多次博弈的关系结构,人际关系中的公共拖鞋型个体会更受到博弈对手的欢迎。

  来看个例子:

  A和B,A和C都是长期多次博弈的关系。(如果没有学过博弈,可以将博弈简单理解为交易。)

  B对A的容错性70分,而C对A的容错性为90分,而A对B和C的容错性都是100分。(满分100分)

  每博弈一次,A就要牺牲自己的30%差异性来包容B;同样的,A只需牺牲自己的10%差异性来包容C。

  博弈次数越多,相比之下,A就要牺牲越多自己的差异性来包容B(每次牺牲30%,剩余差异性的就是70%的N次方)。久而久之,A和B之间的差异性就越来越小(10次交易之后,0.7的10次方约等于0.02825,即差异性不到3%)。而差异越小,双方继续下一次博弈(或者称为交易)的动力就越小,长久以往,多次博弈就会不复存在。

  既然能够预见到这种情况,因此在人际关系中,如果某一方容错性小,从博弈对手角度来看,其自身的发展和选择就会受限,就可能有更多的潜在损失,因此也就不愿意和容错性小的一方进行交易和往来。久而久之,容错性小的一方就会在人际交往中慢慢被疏远和孤立,最终导致社交障碍。

  怎么把自己的容错性变大些?我一直没有找到好的答案,直到有一天,我和上幼儿园中班的儿子聊天。他说,最受欢迎的小朋友是这样交朋友的:

  1, 我和你好,我也要和她(他)好;

  2, 如果你愿意我和她(他)好,那我就对你更好!

liuxuepaper.com

本文地址: http://m.liuxuepaper.com/zw/118111.html

[相关推荐]
上一篇:西方文化的礼仪 下一篇: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