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永远忘不了那个人的脸。
那是怎样一张脸啊,黑黝黝的皮肤,凌乱又肮脏的华发,窄小的眼睛,脏乱的胡子饱经风霜又不经打理,漏着好几个补丁的衣服,一双破破烂烂的鞋,衣衫褴褛,蓬头污面,似乎只是一个平凡的流浪汉而已。
可他在几个月之间忽然被流量捧上了顶峰,所有人,知道的或是不知道的,都跟风着嘲讽:"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
上海,一个流浪汉突然走红,起初,人们是被一个流浪汉的满腹经纶的反差而惊讶,冲着沈师傅满腹经纶和非同寻常的人生境界,众人竞相追捧。像沈师傅这样的确实稀奇,他捡垃圾不是因为穷,而是见不得浪费,提倡垃圾分类。前阵子网上盛传沈师傅是91届复旦高材生,曾是审计局公务员的,妻女在一场车祸中身亡后看破红尘选择流浪。可实际上当他听到这样的谣言时,诚惶诚恐地接连否认,"我只是一家上海普通大学的公务员而已。"
即使他在街头流浪,但谈论之间他大谈国学,把世界著作挂在嘴边,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对不少事物也有自己犀利有独特的见解,对待学习,他认真地说:"就浩如烟海的文化本身来说,我们都是井底之蛙,还不够,所以一定要不断学习。"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他日常所有的开销,除了与朋友买的二手互联网手机来了解事实外,剩余几乎所有的开销都在书和学习上,英语有一句俗语"Oneisnevertoooldtolearn。"人活到老,学到老,无论在哪里,学习都是与他苦中作乐,不离不弃的。
在成为流浪汉之前,他提倡垃圾分类,被公司视为病退,每月有1000元的补贴,父母也认为他神经有问题,连亲人都不理解他,又哪可能有机会结婚生子呢?孤独地过了大半生,如今来了一群人接近他,称颂崇拜他,甚至认他为师,沈师傅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往日的平静被短视频的主播们打破,他的生活被360度无死角的曝光在网上。在大家的蹲守跟踪式的监视下,别说是捡垃圾,就连睡觉都很难。
即使生活被人360度无死角的监视着,沈巍仍然很客气,好言相劝着这群举起手机的人们:"担心人多会扰民,不然之后谁一举报,我可能又得离开这里重新找个遮风挡雨的住处了。"即使场面再乱,沈师傅的用词和态度也依旧礼貌,半是自嘲,半是劝道,可是听了他的话,举着手机的人,也不会放下快挨上别人的脸的手机。
很明显,沈师傅今天的热度早已变了质。
如果一开始的关注点还带有些许与弱势群体和边缘人的共情,后来就彻底演变成了徒有噱头的怪奇秀。
尽管被人群包围,被镜头对准,沈师傅的依然看得很清。
"他们是为利而来的。"
什么"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不过是一群苍蝇围着一块肥肉转的借口而已,红的不红的主播都盯上了这个势头凶猛的流量担纲,留下一地吃相难看,丑态百出的跳梁小丑。
他的满腹经纶令我佩服,可是我想,这不应该是我知道并佩服他的一种途径,我想大概是一群拿着手机滑稽无理的小丑,才更加反衬出"大师"吧。